<acronym id="sdo3e"></acronym>
  • <acronym id="sdo3e"><em id="sdo3e"></em></acronym>
    <input id="sdo3e"><li id="sdo3e"><address id="sdo3e"></address></li></input>
      1. <td id="sdo3e"><sup id="sdo3e"><i id="sdo3e"></i></sup></td>

        所在位置: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        中國經濟:承壓復蘇 迎難而進
        發布日期:2022-12-15 10:30 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

        W020221215250838864477.jpg

        我國前11個月外貿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,圖為江蘇連云港港集裝箱碼頭裝卸作業區。 新華社發(王春 攝)

        《經濟藍皮書: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》發布

        中國經濟:承壓復蘇 迎難而進

        “2022年,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,面對國內疫情反復和‘三重壓力’等挑戰,中國經濟在壓力中迎難而進,總體呈現V型走勢?!?2月13日,《經濟藍皮書: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》發布。

       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,做好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。如何全面準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?如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,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?記者進行了采訪。

        穩中有進,中國經濟預計未來將呈現進一步復蘇態勢

        耀眼的陽光下,幾千臺嶄新的國產品牌車在廣州港南沙汽車碼頭整齊排列,即將奔赴阿聯酋、沙特阿拉伯、科威特、伊拉克等中東國家。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的日常一幕,每年有超過8000萬個標準集裝箱(TEU)從這里運往世界各地。

        今年以來,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影響,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,全球通脹升溫,美聯儲多次大幅加息,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轉弱,不確定性增加,國內經濟面臨多重壓力。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實現了經濟總體平穩運行。

        中國經濟之“穩”沒有改變,主要指標總體向好。數據顯示,1至10月份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.0%,比1至9月份加快0.1個百分點;前10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3.3%,保持兩位數增長;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.9%,比二季度加快3.5個百分點,“穩”的基礎更扎實。

        中國經濟之“進”動能強勁,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。神舟十五號、夢天實驗艙、天舟五號、“深海一號”等大國重器取得創新發展;三季度,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規上工業1.9個百分點,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.13倍,較二季度加快20.8個百分點,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持續壯大,前10月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速較1至9月加快2.6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“面對復雜嚴峻外部環境,我國推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,著力穩增長、穩就業、穩物價,全年經濟在第二季度谷底后呈現V型復蘇態勢,產業鏈供應鏈總體穩固,就業形勢有所改善,物價較為穩定,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?!敝袊鐣茖W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認為,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疫情及外部沖擊下的恢復階段,國內環境整體向好,明年經濟發展包括疫情防控措施優化、經濟較快復蘇可期、物價水平總體可控等諸多有利因素。

        展望未來,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依然維持在中高速水平;數字經濟、智能制造、綠色低碳、生物醫藥等產業迅速發展,產業結構持續優化;社會穩定,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完善;再加上較低的基數效應,藍皮書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呈現明顯的復蘇態勢,經濟運行將整體好轉。物價總體上漲溫和,預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(CPI)漲幅擴大,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(PPI)漲幅將收窄。

        基建投資、出口拉動、新興動力成為中國經濟恢復主要動力,體量大、潛力足、韌性強的基本特質始終保持

        “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,而不是一個小池塘?!苯洑v過一次次沖擊,中國經濟總能頂住壓力持續恢復,在風雨之后更加茁壯。

        專家分析認為,基建投資、出口拉動、新興動力“三強”成為中國經濟恢復主要動力。

        從投資看,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效能不斷釋放,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,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,對經濟恢復的關鍵作用增強。其中,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本輪穩經濟政策的主要著力點和領域。在專項債快速投放以及后期出臺的不少于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、盤活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等政策措施支持下,基礎設施投資回升幅度加大。1至9月,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.2%,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個百分點。受此拉動,原材料行業和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增速也明顯快于其他行業。 

        從出口看,我國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舉措加力提效,外貿呈現較強發展韌性,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。1至9月,以美元計的出口金額增長13.8%,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.8個百分點。出口對國民經濟產生整體拉動作用,前三季度,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GDP增長0.96個百分點,貢獻率達到32%,比上年同期高12個百分點。具體到重點行業,前三季度,出口對電器機械、電子信息等行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均超過30%,提升服裝加工業增速近3個百分點,在服裝加工業整體負增長的情況下外需貢獻尤為突出。

        在新興產業方面,新動能繼續成長壯大,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韌性彰顯,成為中國經濟恢復增長主要動力之一。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,我國綜合創新實力排在全球第11位,連續10年穩步上升。第三季度,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.7%,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.2%。重點高技術產品產量增長迅速,新能源汽車、太陽能電池、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增速分別高達112.5%、33.7%、16.8%。

        “從今年經濟運行情況來看,我國經濟彰顯出強大的發展韌性?!敝醒朦h校(國家行政學院)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經濟教研室李天一告訴記者,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,物質基礎雄厚、市場空間廣闊、產業體系完備、人力資源豐富、政策空間充足、發展潛力巨大的基本特質也沒有變,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種風險挑戰。

        穩消費政策持續發力,萬億級新增長點加快涌現,中長期消費增長仍有巨大空間和潛力

        這些天,首屆中國(四川)國際熊貓消費節在成都如火如荼地舉行。兩個多月的活動期間,將配套開展193場特色促消費活動,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300余個品牌同步參展。

        消費是經濟運行的壓艙石。今年以來,面對超預期沖擊和困難,中國消費展現出了強勁韌性。據統計,1至10月份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總體達到36萬億,實現了復蘇和同比增長。

        “在經濟運行過程中,黨中央、國務院對穩定和擴大消費需求給予了較多關注,出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政策?!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說,4月下旬以來,國務院出臺的交通保通保暢、汽車促消費等一攬子政策,對消費大盤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。

        同時,各地方政府也結合實際出臺相應穩消費政策,特別是發放消費券,成為多地激活消費的重要抓手。按不完全統計,今年以來,有20多個省份、250多個城市先后發放了消費券。根據專家測算,消費券對消費的拉動力普遍在3倍以上,個別城市的拉動力甚至達到9倍或10倍。

  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字技術賦能,以及新消費理念的形成,推動我國消費市場不斷創新和細分,孕育出一批新的增長點。比如,在數字經濟方面,在線教育、遠程會議、在線醫療等快速發展,直播視頻、網上帶貨增勢強勁,目前使用短視頻的消費者達到9億多人。在綠色健康領域,一批健康新品類消費實現快速增長,蛋白營養牛奶、無糖碳酸飲料、營養軟糖的銷售額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54%、32%、31%。

        此外,我國高端消費平臺日益成為倡導最新消費理念、展示消費創新活力、吸引全球消費資源的重要窗口和舞臺。2022年第二屆消博會成功舉辦,吸引了61個國家和地區的1955家企業、2800多個消費精品品牌參展,總進場觀眾超28萬人次。2022年服貿會上也展示了綠色低碳、元宇宙、人工智能等一批精彩紛呈的新消費內容。

        “短期內,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和擴內需政策持續發力,有利于消費的恢復增長。從中長期來看,我國消費增長仍有巨大空間和潛力,會有數十個萬億級以上的消費增長點?!蓖跷⒔ㄗh,明年要堅持穩大頭消費、促進創新消費、優化消費環境,進一步暢通消費市場循環,激發線上消費活力,促進消費品質提升,用更大的改革力度釋放服務消費增長的結構性潛能。

        牢牢守住安全底線,基本民生保障和糧食能源保供持續加強,助力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

        “全年糧食實現增產豐收!”12月12日,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,2022年,全國糧食總產量68653萬噸(13731億斤),比2021年增加368萬噸(74億斤),增長0.5%,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.3萬億斤以上。

       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,發展是安全的保障。從明確“糧食安全是‘國之大者’”,到要求“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,保障煤炭供應安全”;從提出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”,到強調“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”……今年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統籌發展和安全,在引領經濟總體恢復向好的同時,實現就業物價基本平穩,糧食安全、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,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。

        數據顯示,我國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,1至10月份,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.6%,其中10月份為5.5%,與上月持平。全國居民消費價格(CPI)上漲溫和,10月份CPI同比上漲2.1%,漲幅比上月回落0.7個百分點,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.6%,漲幅與上月持平。

        同時,各方面積極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力度,加大相關生活品的供應,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需要。1至10月份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、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9%和6.6%,保持穩定增長。

        在能源安全方面,今年能源供應持續增加,前10個月,原煤、原油、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%、3%和6%。我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實現投產,四川盆地新探明超千億立方米頁巖氣田,塔里木油田年產原油創歷史新高。在全球能源供給緊張的環境下,我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1.7億噸以上,主要油氣企業成品油庫存保持高位運行、天然氣管存罐存處在高位水平。

        “在發展中牢牢守住安全底線,基本民生保障和糧食能源保供持續加強,為未來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?!倍辔粚<冶硎?,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時,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嚴峻挑戰,如經濟恢復存在結構性不平衡,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仍有短板,重點領域風險形勢復雜等。

        “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,在新的一年里,開好局起好步?!睂<医ㄗh,要增強市場信心,通過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、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帶動實體經濟增長。同時聚焦創新發展,加快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鞏固升級,并強化安全發展,積極應對全球能源供求格局改變帶來的機遇挑戰,為明年經濟修復和更加平穩運行創造良好環境。(段相宇 黃秋霞)  

        久久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